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高水平法治和高質量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論述了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高水平法治提供堅實的基礎、穩定的環境、有力的保障和良好的氛圍,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發展改革部門在新征程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提高法治工作水平,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一、深學細悟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領會高水平法治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對黨領導法治建設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貫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推進發展改革法治工作,充分發揮法治對經濟發展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以高水平法治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一)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的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要求,需要法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的制度支撐、營造公正的市場秩序、筑牢堅固的法律防線。新征程上,發展改革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貫徹執行黨中央戰略決策,推動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堅定有力完成好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二)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的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只有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才能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只有厲行法治,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法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征程上,發展改革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的系統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我們黨提出的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了整體性、全局性部署,對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事項,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等都作出了制度安排。新征程上,發展改革工作必須貫徹落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求,堅持系統觀念,全面推進法治機關建設,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嚴格規范執法、依法防范化解風險、加強法治宣傳等工作,以法治促進職能轉變、保障履職盡責、推動改革發展。
(四)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的長遠謀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提升經濟社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新征程上,發展改革工作必須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緊緊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各項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
二、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發展改革法治工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品格。國家發展改革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扎實推進高水平高標準法治機關建設,全面提升立法、執法、普法、復議應訴等各項工作水平,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一)加強黨的領導,統籌謀劃法治工作。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領會這一科學理論的強大真理力量和磅礴實踐偉力,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把黨的領導貫穿發展改革法治工作全過程各領域。抓學習,第一時間、第一議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年度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國家發展改革委(系統)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在學習中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開辟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意義。建機制,成立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發展改革系統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發展改革法治機關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法治建設,印發《關于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建設高水平高標準法治機關的實施意見》,將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與發展改革中心工作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落實。促落實,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年度工作安排,編制國家發展改革委法治機關建設五年規劃,逐年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及分工方案,連續8年開展依法行政考核,督促任務落實,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提高對外經貿合作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等一批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二)聚焦法定職權,健全完善法律體系。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既要適時制定新的法律,也要及時修改和完善現行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改革立法工作堅持立改廢釋并舉,牽頭起草并推動出臺法律法規7部,修訂法律法規10部,印發規章88件、行政規范性文件300件,修訂規章23件、行政規范性文件18件,集中清理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16次,宏觀調控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文件實行臺賬管理并動態更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方位法治支撐。特別是近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要高質量,立法也要高質量。要以立法高質量保障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把制度建設作為法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上下功夫,緊緊圍繞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以及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國務院立法計劃,加快配套制度建設;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糧食、能源、生態補償等領域立法,為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在健全立法工作機制上下功夫,不斷豐富立法形式,推動立法與改革相銜接相促進,通過先行制定規章或行政規范性文件、提請修訂法律法規條款等方式,及時彌補制度空白,通過開展立法“回頭看”,對國家發展改革委30部法律、行政法規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分析、綜合研判立法重點,不斷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
(三)突出職能轉變,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必須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國家發展改革委始終堅持依法履職用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7項,僅保留行政許可事項8項,連續三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95%以上的企業投資項目實行備案管理,兩次修訂《中央定價目錄》,中央政府定價項目由約100項縮減為16項,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強化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標準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部分領域取得明顯成效。在放寬市場準入方面,全面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修訂發布4版負面清單,清單事項由2018年版的151項縮減至117項,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歸集和通報制度,保障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領域。在促進民間投資方面,依托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規范有序實施以“告知承諾+事中事后監管”為核心的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積極開展項目推介,與國家開發銀行等建立投貸聯動試點合作機制,讓民間資本“放心投”“投得好”“投得順”。在吸引利用外資方面,全面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連續5年縮減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加強涉外資企業政策宣傳解讀,有效穩定了外商投資預期、提振了外商投資信心。
(四)緊抓關鍵環節,妥善化解矛盾風險。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刻認識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和問題、應對全球性挑戰,確保我國經濟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既注重“抓末端、治已病”,穩妥有序化解行政爭議。積極改進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辦理方式,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對于確實存在違法或不當之處的案件,一經發現即督促相關單位主動糾正錯誤,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對于未發現違法或不當之處的案件,盡可能為企業群眾提供訴求解決方案,促進雙方化解分歧。經過不懈努力,一批棘手的行政復議和訴訟案件得到妥善處置,一批行政爭議得到實質化解。又注重“抓前端、治未病”,從源頭上防范法律風險。推進發展改革系統構建行政復議行政應訴閉環機制,印發行政復議行政訴訟高頻法律風險點及防范指引,詳細列出行政程序中的各環節法律風險點,切實避免因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引發行政爭議;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答復法律指引和涉及商業秘密類信息公開的專項法律指引,提升依法做好信息公開答復的能力和水平。同時,積極推進涉外法治建設,配合相關部門制定反外國制裁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和儲備,更好服務和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
(五)創新方式方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法治宣傳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入新發展階段,迫切要求進一步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法治宣傳工作的首要任務,印發《全國發展改革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從突出法治宣傳教育重點、加強法治教育培訓、將普法融入法治實踐、創新普法形式等方面明確未來5年重點工作,逐年制定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要點,推動規劃落細落實落地,在工作中總結形成了一批特色做法。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尊法學法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等開展專題研學,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機關新任職司處級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委屬單位新任職司級干部參加憲法宣誓入職儀式,面向國家發展改革委黨員干部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講座、司處級干部依法行政培訓班,對定點幫扶縣干部群眾進行法治云培訓,國家發展改革委黨員干部法治意識明顯提升。構建立體化、常態化的守法用法機制。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政務微信、門戶網站,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相關素材通過新浪微博、今日頭條、人民號等新媒體平臺及中央媒體、國家發展改革委委屬媒體、市場化媒體等同步推送;利用“民法典宣傳月”、“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重要契機,通過發改智慧平臺、發改書吧App等媒介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軌道上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把依法行政各項要求貫穿到發展改革工作全過程各環節,以法治促進職能轉變、保障履行職責、推動改革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以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一)健全發展改革法律制度體系。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通過更完善的法治保障各領域改革創新,確保國家發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法、發展規劃法、能源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境外投資法、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等重點立法進度,為國家安全、科技創新、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環境保護等提供法治支撐和保障。統籌推進配套制度立改廢釋,法律、行政法規出臺后,及時出臺修訂相關配套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細化操作指引,做好宣傳解讀,定期開展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加大立法前評估力度,做深做實前期研究工作,建立健全立法風險防范機制,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嚴格落實立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制度,充分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
(二)提高行政執法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行政執法是行政機關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方式,直接體現執政水平,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完善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以及后評估等配套制度,嚴格遵循法定權限和程序作出決策。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提高風險識別和監測預警能力,加強投資管理、節能降耗等領域監督執法,圍繞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開展評估督導。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落實和完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制度,制定行政許可實施規范、辦事指南,大力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標準化。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全面深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清理廢止涉企不平等對待規定和做法,開展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三)依法防范風險、化解矛盾。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要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強和規范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持續深入推動構建制度完備、公正權威、運行高效的行政復議行政應訴閉環機制,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制度和應急預案,加強突發事件監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恢復重建、調查評估等機制建設,提高突發事件應對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法治保障,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高標準落實外資企業準入后國民待遇,完善涉外法律和規則體系,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綜合利用法治手段開展涉外經貿合作與競爭,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四)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重要意識規范,維護和提升政府公信力是保障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內在要求。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建立健全政務誠信監測治理機制、政務失信記錄制度,重點治理債務融資、招標投標、招商引資等領域的政府失信行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做到普法與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化解行政爭議共同推進,做好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營造發展改革法治文化,大力弘揚法治精神,讓每一位發展改革工作人員成為守法的模范,在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來源民主與法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