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地鐵建設規劃上報國家發改委 環評二次公示
2013年12月28日,鄭州地鐵開通了,一時間,“嘗鮮”坐地鐵的人擁擠如潮,堪比春運。同時,不少洛陽市民感慨,啥時候也能乘上地鐵?昨日,記者從洛陽市發改委獲悉,1號線、2號線建設規劃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批,并上報給國家發改委。
目前,環境影響評價正在進行第二次公示。據介紹,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從土地利用、飲用水環境等對地鐵建設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建議,1月15日前,市民可暢所欲言。
進展 建設規劃已上報國家發改委
昨日,洛陽市發改委軌道辦工作人員透露,《洛陽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批,2013年8月30日已上報給國家發改委,并進行專家評審。
據介紹,洛陽地鐵相關工作始于2009年下半年。那么,為何地鐵一直“姍姍來遲”呢?該軌道辦工作人員介紹,建地鐵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規劃》外,還需相關專家反復論證,編制有關地鐵的《文物影響評價報告》、《土地利用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專項規劃,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此外,這些專項規劃有的還在審批中,任何一個被“否定”,都可能影響到整體的審批。
對居民區的影響給出“良方”
關于1號線、2號線沿線分布有居民區、學校、醫院等區域,也有居民擔心地鐵運營期間產生振動、噪音,影響日常生活。《報告》也提出了“良方”,通過控制線路等措施,滿足環境振動的標準。對于噪音的控制,通過預留緩沖區域等措施進行減緩。
對于地鐵風亭排氣的異味處理,《報告》建議風亭選址距離學校、醫院等敏感點的最小距離控制在15米,最好在20米以外。如不能滿足距離要求,可將風亭設在敏感點的下風向,且排風口背向敏感點。
從環境角度看,規劃合理可行
此外,《報告》從電磁輻射、資源承載力等多個方面,就地鐵建設進行了分析、建議。
《報告》認為,規劃方案與城市總體規劃、洛陽市綜合交通規劃相協調,不存在大的矛盾和沖突;其規模和布局方案滿足規劃目標;對于線路建設、營運期可能產生的影響,目前有可行、有效的減緩措施。總體調整后,此次從環境角度看,合理可行。